赖钟雄,男,1966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导。“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获福建省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担任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JCR一区杂志《BMC Plant Biology》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Review Editor,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国家、教育部、农业部科技奖等成果通讯评审专家。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园艺学院副院长(2004-2016)、校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2017-2020)等。2018-202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省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等重要科研项目4 项。安排研究生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科研育人成效突出。2021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近10年指导研究生共获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优秀学位论文1篇、省优博优硕 11篇、校级优博优硕论文15篇以上;指导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农林 TOP 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3 篇论文被评为期刊年度优秀论文。承担 2 门研究生学位课程和 3 门专业课,编写《园艺植物基因组学》、《植物干细胞研究》等 5 本反映学科前沿进展的教学参考资料作为内部教材,在此基础上申报主编的研究生教材《植物细胞工程》入选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并获得校优秀研究生教材基金资助。
古有屈原《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如今,Science在庆祝其创刊125周年之际将“单个体细胞如何形成完整植株”列为最重要的10个科学天问之九。它牵涉到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核心——植物细胞全能性——也是生物发育的本质问题。赖钟雄教授受著名园艺学家、福建农学院老校长李来荣教授以及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专家吕柳新老校长的教导和影响,并师从著名植物组培专家陈振光教授,开启了追寻“天问”的一生。1994年,赖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木本植物体胚发生模式实验系统——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为研究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想实验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2017年,指导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中国最有特色的药用果树龙眼的基因组,论文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Giga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这次公布的龙眼全基因组数据库,是无患子科植物第一个全基因组数据库;龙眼基因组的破译,标志着福建农林大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业多年,他始终秉承传承创新的初心与理念,服务国家需求、社会生产,在科研路上不断砥砺前行。2020年,赖钟雄团队作为技术支撑的福建多花黄精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种业提升工程。2004年以来,赖钟雄教授作为福建省政府“果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在引领我省果树学科建设和果树产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以来,赖教授长期致力于园艺植物的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研究,建立了两个省级平台——福建省亚热带果树及特种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福建省闽台果树试管苗库,并担任负责人。近10多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首批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等、省重大科技专项专题、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等2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三等奖10多篇;在GigaScience、BMC Genomics、BMC Plant Biology、Molecular Breeding、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 Science、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SCI 近百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件;出版和参编专著、教材6部。选育的果树新品种1个(省级品种认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赖教授在育人工作上载誉无数。1998年被评为福建农业大学首届“十佳青年优秀教师”;1999年被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0年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2000年分别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7年所带领的学术团队被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 称号;2009年所指导的研究生硕士论文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优秀论文”;2013年所指导毕业博士生获省优博论文二等奖;2002-2013年先后被授予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本科评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所领衔的学术团队被授予2014-2015年度福建农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获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9年所领衔的“园艺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导师团队被遴选为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至今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全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优秀学位论文、福建省优秀博士优秀硕士论文达10多篇;2021年还获得福建省直第一批高层次人才认定、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1-2019年还担任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教),主编《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等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
从教至今,赖教授已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含留学生)以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共300多名,学生遍布全球各地。指导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农林 TOP 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达600余篇,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目前指导毕业学生有10多名评上教授/研究员,6人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几十人评上副高,10人担任学院副院长或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学生们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赖教授的引领方式息息相关。在教学上,赖教授的课堂总是生动有趣的,能够让学生跳脱书本,带领学生走进学科前沿的世界。“赖老师的课堂让我对植物组织培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迫不及待想要探索组培的世界”,他的本科生2019级园艺专业的李杨说到。此外,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优点和潜力,因材施教。他常说: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都有适合他们独特的雕刻方式。就比如说,有些学生独立,那么他就放心地“放手”让其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倘若有些学生比较被动,那么他也会安排师兄师姐带领,有空时自己亲自指导,亦或是让较为独立的学生与被动的学生搭档。
在科研方面,赖老师时常鼓励学生保有“三心”:“野心”、“恒心”、“平常心”,就是要有理想,有梦想;面对困难,要有恒心;面对失败,要有一颗平常心。为了加强实验室学生们的交流,每周的组会是不可或缺的。赖教授说:例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当我们在听其他人汇报时,既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可以发现不足,避免下次自己出现。不会交流,只会盲干的研究者,不是好的研究者。因此,研究生例会成为了赖教授团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常常能够通过每周的例会查缺补漏,增强学习与科研效率。在日常的指导中,对于学生的疑惑,他总是耐心指导解惑。有时候,学生查不到最新的文献资料,他还会亲自查阅后发于学生。或是让学生面谈与其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
作为一名教授,不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总能在实验室见到他的身影。经常在夜深时分,还依然坚持工作。在他的学生眼中,赖老师就像一个不用睡觉的“超人”,常常凌晨3、4点还在忙碌。每个人都对他的尽责态度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又十分心疼。“当有时自己偷懒时,只要看到赖老师连双休日、节假日都在忙碌,像老师那么博学的人都在忙碌,觉得自己更应该努力一点,就立马工作起来了”,他的学生这样说到。赖老师敬业的态度,影响着研究所的每一个学生。所以赖老师的学生们,常常工作到很晚,充分把握好每天的时间。赖教授以其淳朴善良、厚德博爱、不计得失的胸怀,为学生们塑造模范榜样。他经常给学生们传授做人的道理,他教导学生,做人应该宽容、善良、上进。在学生的眼中,他是一位亲切没有架子,且十分富有责任心的老师。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赖教授很好地做到了“学为人师,德为示范”。在赖教授的指导下,许多学生都已成才,在园艺事业中都颇有成就。如今,这些学生遍布了九州大地,为各地的农业事业贡献。赖钟雄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指引着一批又一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赖教授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