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访问!今天是
福州市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2021-11-24 作者: 浏览次数:273


橄榄是我国特有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其果品鲜食、加工均宜。鲜果不但营养丰富,且具生津解渴、开脾消积、解毒除疾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在传统生产上,橄榄果实一般用于加工,但近十年来,鲜食橄榄(俗称甜橄榄)异军突起,因其果肉纤维少,入口较细脆,无涩味,有香甜味等特点,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目前甜橄榄是种植发展的主要品种,也是我国橄榄生产发展的新热点。大力发展橄榄产业,优化果树品种结构、建设标准果园、提高质量,创建品牌。兼顾优势特色果类产区,强化区域性布局,符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促进乡村振兴,为果农创造财富具有重要作用。

一. 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情况

负责人佘文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产品贮运保鲜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水仙花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园艺植物栽培与生理生化;园艺植物贮藏保鲜;园艺植物分子生物学。尤其着重研究橄榄品种选育、风味品质营养生理生化研究;蜜柚类等柑橘品种选育、花果发育与品质形成生理。

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员11人,有高校教师6人,技术推广部门(福州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1人,企业带头人1人,3名在读研究生。以产--研联合开展品种创新及推广工作,项目组既有农业院校的研究人员,还有技术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利用高校研究开发力量解决果实生产上的问题,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本中心参与人员除在读研究生外,其余成员有超过10年的合作基础。本技术创新中心长期对橄榄新品种选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有着深入的研究。共选育2个新品种清榄1(品种省级认定证书,认定编号:闽认果2014005),惠圆3(认定编号:闽认果2014004)通过省级认定,制定1项省地方标准《橄榄丰产栽培技术规范》,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橄榄树环割方法(专利号:ZL 2013 1 0359364.4),2012年《橄榄种质资源征集鉴定与品种选育利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研发队伍结构合理,项目组有3位教师都到过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学过1年,有对外合作交流经验,也有深厚的生产实践经验。

5年来,佘文琴教授橄榄行业技术创新团队主持课题如下: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橄榄新品种生态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闽【2021TG)、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橄榄优质鲜食品种创新与丰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2013NZ0002-1 C)、橄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闽农科政 [2015]101号)、福建农林大学名优果树社会服务团队等项目;相关成果通过评审4项;橄榄优质新品种选育与丰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应用获得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编出版《橄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科研、社会服务以及管理能力强。在农业科技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示范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大部分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及时地进行成果转化和成果应用推广。

二. 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研究

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员在农业科技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示范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大部分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其毕业论文均与橄榄相关的研究,还有多名在读研究生继续进行橄榄品种、品质、保鲜等相关课题研究。在橄榄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品种选育、嫁接矮化和无公害栽培技术、橄榄采后贮运保鲜技术、橄榄遗传研究、DNA提取、橄榄ISSR-PCR分析、生理生化分析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能及时地进行成果转化和成果应用推广,生产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三. 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成果转化及推广

福建闽候、闽清县有得天独厚的橄榄种植地理优势,由于受谷底和闽江水体热效应的影响,气候温暖,低温冻害少,适宜发展橄榄生产,是橄榄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在闽侯、闽清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一直致力于橄榄产业的服务与推广,总结橄榄丰产栽培的科技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成立橄榄特色服务团队,参与指导闽清县橄榄节的举办,与广大果农对接,帮助果农解决生产问题,对福州市的橄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推动作用。

橄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高级科研人员带领团队参与企业协同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入驻企业进行产学合作,促进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更为顺畅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推广高校企业合作研发、组建联合实验室等深度合作,提高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对于加快我省优质橄榄品种创新的种植推广,推进种植良种化、商品化,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栽培技术水准,促进我省橄榄产业生态栽培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