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黄瓜顶插固定的嫁接方法
专利号:CN201811315262.1
授权日期:2021.02.09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林碧英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瓜顶插固定的嫁接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运用以南瓜为砧木,黄瓜为接穗的顶插嫁接后在南瓜砧木子叶下方近子叶节处用透明专用嫁接夹固定砧木和接穗,并给予适宜的嫁接后伤口愈合环境。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防止接穗脱落、提高嫁接成活率以及达到壮苗的优点,可以用于黄瓜嫁接苗相关实验研究以及提高实际嫁接苗生产效率等相关的领域。
2.一种提高豆科植物根瘤形成进而促进其生长的方法
专利号:CN201910133564.5
授权日期:2021.02.26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吴双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豆科植物根瘤形成进而促进其生长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利用组成型过表达大豆转录因子SHORTROOT(SHR),促进大豆根皮层细胞分裂进而促进大豆根瘤形成,从而实现大豆通过根良好的氮固定和营养运输促进植大豆的生长发育。利用35S启动子组成型表达SHR,显著性促进大豆根皮层细胞的分裂,从而增加大豆根瘤的数目,促进大豆的生物固氮效率。组成型表达SHR的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对照组野生型亲本。该方法对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各种作物生物技术改良中具有很大潜力。
3.一种余甘多糖制备纳米银复合粒子的方法
专利号:CN201710575066.7
授权日期:2021.03.09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李永裕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甘多糖制备纳米银复合粒子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方法包括余甘多糖的制备和纳米银制备。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粒子抑菌实验测得抑菌圈直径大小为27.9±0.01mm,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制备的AgNPs制备工艺绿色可靠。
4.一种创制高香型矮牵牛新种质的分子方法
专利号:CN201910811769.4
授权日期:2021.03.09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袁媛
简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制高香型矮牵牛的分子方法。本发明实现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制高香型矮牵牛新种质的分子方法。该方法以遗传转化的手段,能够特异性地在矮牵牛花瓣中获得香气合成酶基因的高度表达,包括启动子的合成、香气合成酶TPS(Terpene synthase)基因的扩增,表达载体构建。同时通过遗传操作导入矮牵牛植物,获得香气显著增强的转基因植株。其特征在于,人工合成花特异性启动子,以其启动可以合成茉莉花香型的关键合成酶基因TPS在矮牵牛花朵中表达,获得的转进因植株在香气含量上与对照相比存在明显提高。
5.沿海紫金牛植物资源快速建立及繁殖方法
专利号:CN201810326004.7
授权日期:2021.03.30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刘爽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沿海紫金牛植物资源快速建立及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包括1)材料选取与消毒;2)诱导培养;3)增殖培养;4)诱导生根;5)试管苗培养完成;6)将完成生根培养试管瓶苗放在自然光下炼苗5~7d后,打开瓶盖炼苗1~2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诱导无根苗生根率,生根率可达100%,成活率可达99%以上;成苗移植后成活率高,病虫害少,节约了大量成本,幼苗健壮挺拔,长势良好,整齐一致。
6.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工艺
专利号:CN201711374351.9
授权日期:2021.03.30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于敬亚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方法,其是在六堡茶的揉捻工序中加入榆钱,并在渥堆与压箩工序中分别添加天麻粉,从而使天麻、榆钱与茶叶充分融合,以利用天麻、榆钱和六堡茶功效成分的相互融合作用,在提升六堡茶品质的同时,起到帮助消化、减肥降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风湿及中枢神经调节等功效。
7.一种竹笋壳破碎设备及竹笋壳应用于植物栽培基质的方法
专利号:CN202011302762.9
授权日期:2021.04.27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钟凤林
联系电话:0591-83789281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笋壳破碎设备及竹笋壳应用于植物栽培基质的方法,其中,竹笋壳破碎设备,包括入料仓,破碎室,刀具盘,电机,出料仓,传送带,传动电机,支持架;收集仓下端连接破碎室,破碎室包括挡板和刀具盘,刀具盘由电机带动转动,破碎室连接出料仓,出料仓下方设置传送带,传送带顶端设置传动电机,整体由支持架固定。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竹笋壳破碎设备破碎后的竹笋壳可以形成纤维束,纤维束通过网格状结构连接且末端缠绕成团,网格状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缠绕的纤维团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在制备成植物栽培基质后,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气性,还具有良好的肥效,能够提高水果的糖含量,并且不含病菌、虫卵、草籽,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作物生长。
8.白茶产地溯源方法
专利号:CN202011643531.4
授权日期:2021.05.28
完成单位:茶学院
第一完成人:孙威江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茶产地溯源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不同产地的白茶样品;步骤S2、对不同产地的白茶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得到不同产地的白茶近红外样品数据集;步骤S3、为不同产地的近红外白茶样品数据集添加产地标识;步骤S4、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提取不同产地的近红外白茶样品数据集中样品的特征数据,得到特征数据样品集;步骤S5、采用多层感知器方法训练白茶产地判别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而实现对白茶产地的判别。本发明方法使用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和多层感知模型,建立不同产地的白茶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实现利用白茶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高效快速的预测其产地。
9.一种快速简单的香蕉种质枯萎病抗性初步评价方法
专利号:CN201711105584.9
授权日期:2021.06.01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程春振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简单的香蕉种质枯萎病抗性初步评价方法,其中包括香蕉种质根系粗提物的获得、根系提取物过滤除菌、含有香蕉根系粗提物的PDA培养基的配制、FocTR4的接种、FocTR4菌落直径的测定和抑制率的计算等步骤。根据香蕉种质根系提取物对FocTR4的抑制率初步判断该香蕉种质的抗枯萎病能力,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速度快,可以在5天内完成香蕉种质抗枯萎病能力的初步评价。
10.一种寄树兰再生体系快速建立及保存方法
专利号:CN201810142280.8
授权日期:2021.06.01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何碧珠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寄树兰再生体系快速建立及保存方法,属于植株再生研究领域。选取成熟蒴果,漂洗干净以及消毒处理后,纵切果实,镊子夹取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诱导原球茎生长培养,得到原球茎;将原球茎切割为23cm方块接种于芽增殖培养基中,得到增殖培养幼苗;将继代增殖诱导培养出来带叶2~3片,株高3~4cm无根幼苗单株切下,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2025d,得到可移栽的寄树兰幼苗。解决现有技术中寄树兰野生资源少,观赏效果好,自然繁衍能力、传播扩散能力不强,自然更新困难、优良种苗稀缺等问题,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为兰科植物园林装饰以及兰花公园装饰具有重要意义。
11.一种改变矮牵牛开花节律的分子方法
专利号:CN201910942749.0
授权日期:2021.07.20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张梦
简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控矮牵牛开花时间的分子方法。本发明实现方法:利用花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和生物钟基因共同调控植物开花节律的分子方法,结合遗传转化的手段实现。包括启动子的合成、LHY基因的扩增、载体构建,以组织与细胞操作技术简单、生活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晰的重要花卉矮牵牛为转基因的模式植物进行遗传转化,最终获得开花时间发生改变的转基因植株。以花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启动可以调控植物开花节律的生物钟基因LHY在矮牵牛中的表达,获得的转进因植株开花时间与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新品种。通过对所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开花时间的统计,发现转基因株系相比较对照植株开花时间推迟近4个小时。
12.CRISPR-Cas9特异性敲除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号:CN201910969503.2
授权日期:2021.08.03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关跃峰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CRISPRCas9特异性敲除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大豆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大豆脂肪氧化酶基因编码区设计同时靶向高度同源的GmLox1和GmLox2的sgRNAGmLox1/2,以及靶向GmLox3的sgRNAGmLox3;针对每个sgRNA单独构建CRISPRCas9基因敲除载体,之后混合侵染大豆子叶节;经大豆稳定遗传转化,植株Gmlox28和Gmlox60同时敲除3个GmLox基因;自交两代之后,在T<sub>2</sub>代植株中筛选到5株TDNA与编辑位点分离的GmLox全缺失突变体。该方法为直接且有目标的快速创制无豆腥味大豆新种质提供新策略。
13.一种酵母生物合成芋螺毒素的方法
专利号:CN201910685519.0
授权日期:2021.08.03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伍炳华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酵母表达芋螺毒素的生物学制备方法。将芋螺毒素成熟肽基因按照毕赤酵母对遗传密码子偏爱性优化,人工合成的成熟肽基因,将其克隆至带有sfGFP的表达载体,转入酵母后获得表达芋螺毒素的酵母工程菌,制备芋螺毒素。本发明采用的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芋螺毒素,安全性极高,表达产物可用于神经性等疾病潜在药物,具有生产成本较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14.一种提高非洲菊根腐病抗性的方法
专利号:CN201810373223.0
授权日期:2021.08.31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程春振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非洲菊根腐病抗性的方法,通过浸根法获得有印度梨形孢定殖的非洲菊,提高非洲菊根腐病抗病性,对非洲菊植株商品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15.一种含有高保留率EGCG的乌龙茶初制加工方法
专利号:CN201910514771.5
授权日期:2021.09.24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吴亮宇
简介: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高保留率EGCG的乌龙茶初制加工方法。本发明通过低温萎凋和做青环节,缩短萎凋和做青时间,避免或减少因为酶类氧化诱导引发的EGCG含量的大幅降低。提升了乌龙茶加工效率。同时通过做青过程中的密闭环境,使多酚氧化酶等物质由于缺乏氧气而无法诱导EGCG氧化,增加成品乌龙茶中EGCG的含量。通过杀青,使乌龙茶中的酶类物质钝化,无法氧化EGCG,最后通过烘焙固定茶叶品质。经过对比,传统乌龙茶的EGCG含量为4.62%,而采用本方法后所产乌龙茶中EGCG含量为5.98%,显著提高了成品乌龙茶中EGCG的含量。
16.一种转录组数据的表达定量方法及系统
专利号:CN201810551976.6
授权日期:2021.09.24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何玮毅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录组数据的表达定量方法及系统,该转录组数据的表达定量方法包括:将转录组样品进行测序,获得数据,以及将数据比对上参考基因组,获得比对结果;处理比对结果,得到单碱基的测序深度;根据单碱基的测序深度和外显子长度计算外显子平均测序深度;根据外显子平均测序深度进行聚类,确定内参基因;根据外显子平均测序深度和内参基因的外显子平均测序深度,将转录组数据进行归一化定量。
17.一种番茄悬槽式无土栽培方法
专利号:CN201910013831.5
授权日期:2021.09.10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钟凤林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番茄悬槽式无土栽培方法,包括无土栽培基质槽的设置、无土栽培基质的配制、高效节约型嫁接、植株管理4个方面。所述高效节约型嫁接包括育苗、新型接穗准备、嫁接和愈合培养;所述植株管理包括定植、整枝引蔓、花果管理和株型维持。本发明利用无土栽培基质槽,能够克服基质袋栽培保水性差、温度及水肥施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并充分发挥栽培基质特性;而采用高效节约型嫁接及配套的植株管理方法,可以优化植株构型,简化植株管理的工作内容,提升栽培空间利用率;这皆能契合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的大趋势,使肥水供应与植株生长需求相匹配,在提高水肥利用率的同时,充分发挥番茄的丰产潜力,实现高产优质,进而促进番茄产业的发展。
18.一种通过丙二醇吸附法制备气质花精油的方法
专利号:CN201811218585.9
授权日期:2021.09.28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赵峰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丙二醇吸附法制备气质花精油的方法,包括制备简易的气质花精油的丙二醇吸附装置、投料、加注丙二醇、启动气泵、制备香花精油成品。本发明通过多孔波板吸收管,吸附制备气质花挥发出的香气精油组分;释香腔的设计充分维持了气质花的释香活性,提高单位原料花的香气精油释放量;食品添加剂级丙二醇对富香空气中的香花精油进行吸附,在充分保证绿色无毒害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香花精油的富集效率;最后,通过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制备而得成品香花精油。本发明具备高效、安全、环保的优点,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
19.一种降低氮肥残留及提升氮利用率的方法
专利号:CN201910282269.6
授权日期:2021.11.02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侯毛毛
简介: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氮肥残留及提升氮利用率的方法。包括深浅根轮作交替吸收、肥料浅施、常温栽培期微生物补给、高温休闲期绿肥种植、栽培期小水勤灌在内的成套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硝态氮残留,从而减少氮素淋溶,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应用本发明后,优化施肥均显著减少了土壤氮素残留和淋溶,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0.一种高效节约型辣椒无土栽培方法
专利号:CN201910013669.7
授权日期:2021.12.31
完成单位:园艺学院
第一完成人:钟凤林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节约型辣椒无土栽培方法,包括无土栽培基质槽的设置、水肥一体化施肥、植株管理3个方面。所述无土栽培基质槽的设置包括长方形基质槽,基质槽的槽底与槽的两壁中上部皆设置排水孔,基质槽的两壁槽口上设置多个平行并排的悬挂栓;本发明利用无土栽培基质槽,能够克服基质袋栽培保水性差、栽培温度及水肥施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还可以配合植株管理简化栽培程序,提升栽培空间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对灌溉和施肥的精准控制,使肥水供应与植株生长需求相匹配,在提高辣椒栽培水肥利用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丰产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辣椒产业化的发展。